帷堂:古代行丧礼用帷幕设于堂上以隔内外。
	大敛:将死者尸体装入棺材。
	义冢:旧时收埋无主尸骸的墓地。
	小敛:指给死者穿好衣服。
	车马坑:古代贵族陵墓旁边埋葬车马的附葬坑,是死者高低贵贱的一种标志。
	守制:即守孝。古代父母或祖父母死后,子与孙等家守孝,谢绝人事,做官的一律解除职务,守丧为期27个月,此即守制,意为遵守居丧的制度。
	庐墓:古人于父母或老师死后,服丧期间在墓旁或柩旁搭盖小屋居住,守护坟墓。
	灵位:古代祭祀时为死人所设的牌位。
	灵床:一指停放尸体的床。
	送葬:又称送丧,送殡,俗称下葬。
	神道碑:古代墓道前立碑以记死者生平事迹称神道碑。
	起复:古代官员守丧期间应如任职,称起复。
	殉葬:古代用活人或器物陪葬,一般都指用人。
	哭灵:古代丧仪,即生者在死者灵位前哭丧。
	腰坑:古代贵族用以埋葬殉葬者和牲畜的附葬坑。
	殡尸:即停尸。尸体敛而未葬称殡,故尸体入棺至下葬前为殡尸。殡尸时间长短因身份高低而异,身份越高的殡尸时间越长。
	疑冢:即假坟。用以迷惑他人,使之无法找到真正的墓葬,防止被盗被毁真坟。史载曹操死后即筑疑冢72座。
	镇墓兽:陶制的随葬品,用避邪守墓。
	碑铭:记述死者姓氏,生平事迹的文体,刻在石上,立于墓前。金缕玉衣:即玉衣,又称玉匣或玉柙,是汉代皇帝和贵族皇后的殓服。冥器:指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,一般用陶或木石制成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历代墓中都有发现。
	俑: 古时陪葬用的偶人,多数为陶制,也有石雕。
	空心砖:古代筑墓用的一种砖。砖型巨大,有长方、方柱、三角等形,空心,外印鸟兽树木、人物等。
	画像石:古代祠堂、墓室等的石刻装饰画。
	画像砖:前砌于古代砖室墓中的一种有线浮雕的图像砖。
	随葬品:随同死者葬入墓中的物品。
	治丧:即办理人死后有关的事务。治是管理的意思,丧指人的亡故。
	居丧:所谓居丧,就是处在丧事之中的意思。在治丧期内,死者的亲属就叫居丧。在居丧期间要举行祭奠和哀悼。
	泣血:泣指哭泣,泣血比喻非常哀痛,能哭出血来。
	丧服:指死者亲人在居丧期间穿着的衣服,也叫孝服。
	五服:指根据生者与死者不同的亲帝关系,而穿着不同的五种等级的丧服。五服以内关系接近,丧服较重,服丧期也较长,五服以外次之。现在论某人与某人的亲属关系时,常用出五服了或他们没出五服等,其中的五服即源于此。五服包括:斩衰(音展崔)、齐衰(音资崔)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。
	斩衰:不缝边的最粗的生麻布做丧服,取其紧急、无心讲究、随随便便之意,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。
	齐衰:是用熟麻布做成的缝了边的丧服
	大功、小功和缌麻:都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做成的丧服。大功期9个月,小功期5个月,缌麻期3个月。
	守灵:丧家家属或亲友守护灵床、灵柩、灵位,称守灵。
	守茔户:茔,音迎。是指看守贵族官僚坟墓的人家。户数多少按官爵高低而定。如清代品官的营葬,公、侯、伯置守茔户四户,二品以上两户,五品以上一户,六品以下两人。
	尸解:道家认为修道者死后,留下形骸,魂魄散去成仙,称为尸解。
	扬幡:幡指送葬中为死者招魂的旗帜,扬幡即打起招魂的旗帜。吊:一指对有丧事或受到灾祸的人表示哀悼、慰问;二是指悲伤、怜悯。
	吊文:文体名,泛指追悼死者、致辞表示感慨的文章。
	吊客:指吊丧的宾客。
	吊唁:哀悼死者称吊,安慰死者家属称唁。
	吊丧:至丧家吊唁。
	强死:死于非命。
	殉节:守节至死不变。
	殉难:为国难献身。
	殉国:指为了国家利益而英勇牺牲。
	殉身:为他人或公事死亡。
	殉道:为正义而舍生。
	厚葬:一指奢侈办理死者丧事,一指隆重安葬。
	后事:死后之事。
	讣告:音付。丧仪文体,指将死讯和死者简况通告亲友或公众的一种文辞。
	忌日:旧欲父母死亡之日禁饮酒作乐,叫忌日。
	忌月:父母死亡之月。
	悼:追念死者。
	成丧:成人的丧礼。
	披麻戴孝:指服重孝。
	捐躯:为国家、为正义而死称捐躯。
	挽:哀悼死者,也有欲留之意。
	挽歌:古人送葬,执绋挽丧车前行的人,所唱哀悼死者的诗歌。文冢:文稿埋葬之外。
	服丧:为父母守丧。
	末命:帝王临终时的遗命。
	柩:已装尸体的棺材。古时:在床为尸,在棺为柩。
	乐丧:指有丧事而奏乐。
	死臣:效死以显忠义之臣。
	死孝:旧时指居父母之丧,因悲痛过甚而忘生的人。
	死悌:指为兄弟情谊而死。
	死义:守节义死去。
	死难:死于国难。
	殁身:终身、杀身。
	殒:死亡。
	殓:给死者穿着入棺。
	殡:一指停柩,一指埋葬。
	殡宫:古代临时停柩之所。
	下世:死亡。
	上陵:帝王祭祀自己的祖先陵墓。
	不朽:永不磨灭。
	丘墓:坟墓。
	亡灵:死者的灵魂。
	伏尸:倒在地上的尸体。
	冢:音终,指坟墓。
	哀:悲伤,伤悼。
	哀辞:古文文体。指追悼死者的文辞。
	丧主:主持丧事的人。
	丧具:衣棺之属。
	丧纪:指丧事。
	丧乱:死丧祸乱。
	丧煞:旧时迷信,以居丧人家应避忌的日子为丧煞。
	丧礼:旧时居丧和举办丧事的仪节。
	国丧:古代称帝、后之丧为国丧。现指为国家领导人和对国家民族功勋著的重要人士举行的隆重丧礼。
	园寝:指建在帝王墓地的庙。清代指皇妃及皇子等人的墓地。
	墓:古时称平葬而无坟为墓,封土隆起的叫坟。
	墓表:指墓碑。
	墓门:一般指墓道上的门。
	墓道:指墓前甬道,也指墓室前甬道。
	墓碑:立在坟墓前或后的碑,上刻死者姓名、事迹等文字。
	墓碣:墓碑的别体。
	墓志铭:埋在墓中的志墓文。
	寿穴:生前所造的墓穴。
	寿材:生前预制的棺材。
	寿终:自然死亡。
	寿器:指棺材。
	寿终正寝:指年老在家安然死去。
	夭折:短命而死。
	奔丧:从外地赶来服丧。
	泉下:黄泉之下,指人死后埋葬的墓穴,旧时迷信也指阴间。
	发冢:掘墓。
	发丧:人死公告于众。
	英魂:对生前作出突出贡献有功社会的死者之美称。
	燧服:死人穿的衣服。
	见背:指父母或长辈去世。
	追悼:对死者追念哀悼。
	遗腹子:生于父死之后者。
	灵魂:旧指人体的主宰。
	顺世:佛教称僧徒之死。
	显妣:对亡母的美称。
	葬玉埋香:埋葬女子的婉词。
	寿数:迷信者谓命中注定的岁数。
	归骸:归葬尸骨于故乡。
	罹难:音梨。不幸死亡。
	遇难:突遭不测或在苦难中死亡。
	先考:父死叫"考"。
	先妣:母死叫"妣"。
	嫔:古时妻子死叫"嫔",俗称"故殡"。
	卒:寿终正寝叫"卒"。
	不禄:未老夭折称"不禄"。
	椁:音过,即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。
	烈士:烈,是刚正有节操的意思。土,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,现也指有志向的女子。古代把有志功业或重信念轻生死的人称做"烈士"。今专指为正义和人民而献身的死者。
	寿终内寝:指女人年老而亡。
	翁仲:在墓前神道两侧排列石雕,象征生前侍从,人像称为翁仲。
	石像生:在墓前神道两侧排列种种石兽,叫做石像生。
	石望柱:也叫华表,是用作坟墓的标志的墓柱演变而来的,最初有两种作用,一是便于墓主后人寻找,二是便于墓主灵魂出游归来认明止息之所。与翁仲、石像生等组合在一起,具有表示等级、炫耀身份的意义。